close
DandelionJack wrote:
在看戰爭歷史的時候,(恕刪)
我的認知是,法軍在歐洲戰場、英軍在北非戰場及馬來戰場先後潰敗的關鍵原因,並不是因為英法的軍力、武器或輜重補給不如敵人,或英、法的將領是無能豬頭、軍隊缺乏訓練或作戰意志無心、無力抵抗,而是因為僵化恪守一戰時期的戰略及戰術方針,已經跟不上德、日等新興軍事強權的運動戰思維。在世界戰史上,二戰最重要的革命性變革,是閃電戰及運動戰的概念,徹底淘汰掉傳統掘壕、臨陣固守、死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的靜態攻防。英軍在馬來半島潰敗全軍覆沒的慘痛教訓,其實也奠定了後來盟軍痛定思痛,撤底揚棄靜態防禦概念,也改採動態防禦的戰術,最終壓倒軍力始終占弱勢的德、日軍隊。
英法都是一戰的戰勝國,兩國基於一戰勝利的歷史,深信只有堀壕修建比敵人更堅固的碉堡、陣地與敵軍消耗,才是大戰獲勝的關鍵因素。法軍在邊界修了號稱永不可攻破的馬其諾防線,英軍在北非跟馬來半島的防禦思想,也是透過建立層層的防線,佈滿強勢的兵力、糧彈、火砲,以消滅任何來犯的敵人。
而德軍是一戰的戰敗國,希特勒上台後才撕毀凡爾塞條約短暫建軍備戰,軍力、財力及武器跟秣馬勵兵已久的一戰戰勝國英法根本沒得比,日軍雖然號稱是戰勝國,其實一戰根本只是來沾個醬油,相較於英、法傳統強權而言,德日的軍力、補給、武器及財力,不管是那方面都樣樣不如英法,而且天差地遠。如果照著英法的劇本演,大家都來堀壕、建防線固守比消耗,那己方絕對是會輸到脫褲子,迫於無奈,德、日只能避免直接進攻英法防線,透過運動戰、閃電戰的方式繞過英、法的靜態防線,沒想到結果大獲成功。曼施坦因在法國採取從荷蘭、比利時突破的方式繞過馬其諾防線,集中使用裝甲部隊快速切割、包抄數量、軍力、武器都遠占優勢的英法聯軍,導致英軍丟盔棄甲從敦克爾克逃回英國,法國迅速敗亡。隆美爾在北非也是透過坦克及裝甲部隊的快速機動,不斷繞過或鑽過英軍靜態防線的缺口,再回頭來包抄側翼,靠著一旅偏師,其中超過一半是幾無戰力的義軍,擊敗數量、武力、輜重補給及武器都遠勝德、義聯軍的英軍。
而在遠東戰場,英國其實開戰前老早就已經知道日本的野心,也在整個馬來半島佈滿層層防線,帶甲數十萬,輜重武器無數,相對地,來進攻的日軍數量只有英軍的一半,武器裝備補給更是遠遠不如英軍。戰前英軍的分析是馬來半島的軍力足以擊潰來犯日軍的任何企圖;最起碼即使沒有任何來自英國或海外的增援,當地的軍隊糧彈補給也足以單獨作戰自保抵抗兩年。沒想到日軍三個月就攻占新加坡及整個馬來半島,十幾萬的英軍全軍覆沒悉數投降,連邱吉爾都哀嘆這是英軍歷史上最黑暗的一日,顯見英軍會敗絕非因遠東只是殖民地英國人不關心也沒什麼資源,相反地這場敗仗讓舉世強權的英軍痛到骨子裡。
把英軍在馬來半島戰敗的責任全推給白思華無能或駐馬來半島的守軍怯戰並不公平,駐馬來半島的英、印、澳、紐軍其實都是裝備及訓練精良的部隊,他們在馬來半島佈下防線之堅固及精巧,即使是獲勝的日軍之後看了也都倒抽一口冷氣,這要是直接上去強攻再多三倍的日軍也要慘敗。但日軍並沒有強攻英軍的防線,而是透過腳踏車提高部隊的機動力,不斷鑽英軍防線的缺口、從英軍認為大軍不可能過得去的熱帶叢林進軍繞他們防線後側,用毫無護航及掩護的舢板跳島式重覆不斷進行自殺登陸到英軍防線的後方,從側面及背後包抄攻擊英軍,這讓固守在陣地及防線的英軍陷入兩難。我如果繼續固守防線陣地會被切斷補給聯繫,之後如果沒人來救來增援必定會全軍覆沒;我如果放棄防線後撤那擺在這裡夠我打個半年的輜重糧彈會喪失殆盡,且在撤退過程中如果遭到追擊很容易會有毀滅性的損失。於是,就在這兩難之中,選擇撤退的英軍逐個被日軍切割擊潰,而選擇固守的英軍被包圍又等不到援軍,最後當然也都全軍覆沒了,等日軍一路靠著擄獲的邱吉爾補給攻到新加坡時(英軍在馬來半島事先儲備的武器糧彈油料補給充足到夠讓千里遠征運補困難的日軍靠著它們直攻新加坡),英軍在馬來半島的主力早已悉數被消滅殆盡,新加坡只剩一座孤城神仙難救,陷落只是遲早的事,白思華除了投降外也沒其他選擇。
在法國、北非及馬來半島接連吃敗仗以後,盟軍終於認清在現代戰爭中堀壕及依託陣地、地形死守靜態防禦的年代已經徹底灰飛煙滅,任何軍隊只要缺乏機動力,在戰場上就等於是死鴨子等著被敵軍撿來吃。再怎麼堅固的防線、精銳的部隊、充足的給養,具備快速機動力的敵軍總是能從你防線上的漏洞或旁邊繞過去,等敵軍到了你的側後分割包圍時,那怕守軍還有精銳的部隊、堅固的工事跟充足的補給,你剩下的選擇就只有死守陣地被消滅全軍覆沒,或是撤退被敵軍伏擊潰敗。只有機動防禦,用運動戰打運動戰、閃電戰打閃電戰,當敵軍機動繞過或突破我陣地及防線的同時,我也派出機動預備隊快速填上缺口,阻擊滲透的敵軍把它消滅或逼回去,這樣我的防線才有可能維持。單靠靜態的防線很容易被敵軍鑽個空子單點突破反包圍,然後就全線崩潰潰不成軍。曼施坦因在西歐、隆美爾在北非、山下奉文在馬來半島都是這樣子迅速擊潰比自己強大數倍的盟軍,新加坡的英軍絕對不是軟柿子,他們是輸在過時的一戰戰略及戰術指導思想;而歷史非常諷刺,一戰勝利的經驗可說是英法二戰初期迅速且履履慘敗的主要原因。
盟軍在二戰早期接二連三的慘敗後痛定思痛,揚棄一戰老舊的靜態防禦思維,改採前述動態防禦的方式對抗德日的運動戰、閃電戰後,德、日兩國軍力、武器、財力、補給、油料遠遠不如盟軍的弱點就曝露無遺,原本北非每次都以寡擊眾的不敗戰神隆美爾被蒙哥馬利逼退,日軍在馬來半島的勝利也難以繼續複製到滇、緬、新幾內亞,因為你底子跟實力就是輸盟軍一大截,最後戰敗的結果也就不難預料。但從二戰以後,傳統固守防線、死守一兵一卒的觀念就徹底遭到現代戰略戰術思想揚棄,雙方爭奪的不再是一城一地的勝敗,而是如何透過運動戰迅速切割包圍,大量消滅敵軍的有生戰力,同時快速機動阻止敵方切割包圍自己的防線,戰場從古時的靜態攻防變成雙方隨時動態互動,欠缺機動力的軍隊,那怕人數再多數量再有優勢,也難逃遭到高機動力敵軍快速切割、包圍然後個別殲滅的厄運。
離婚證人 、台北離婚證人 、新竹離婚證人 、彰化離婚證人 、高雄離婚見證人
遺囑見證人 、結婚證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